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阳山农林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16-3-30 08:48 | 发布者:阳山网  | 查看: 1219| 评论: 0 |来自: 《阳山县志》

摘要 : 亚洲玉米螟自然性外激素抽捉、化学结构分离、人工合成及产品田间释放引诱试验县农业局与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合作开展亚洲玉米螟自然性外激素抽捉、化学结构分离、人工合成及产品田间释放引诱试验。试验分1974〜19 ...

亚洲玉米螟自然性外激素抽捉、化学结构分离、人工合成及产品田间释放引诱试验 县农业局与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合作开展亚洲玉米螟自然性外激素抽捉、化学结构分离、人工合成及产品田间释放引诱试验。试验分1974〜1975年、1977〜1979年两个阶段进行,通过对阳山20万条玉米螟虫测试分析,1980年1月,经省科院技术鉴定,确认阳山玉米螟为亚洲玉米,并获中科院广州分院发明三等奖。由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程志清、肖锦澄和阳山县农业局张华利等人撰写的《合成性信息素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田间诱捕试验》科技论文在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学报》1982年5月第25卷第2期发表。

单株墩植蕃薯、大肉薯、花生高产技术 1970年,县农业示范场刘周发采用嫩壮种苗、平放浅种、施足基肥、追施结薯肥栽培技术,获单株墩植蕃薯148公斤,单株墩植大肉薯163公斤,单株墩植花900多荚的高产。刘周发这项植薯高产技术,通过省旱粮工作组技术鉴定,刘周发在1971年全省旱粮工作会议介绍了经验,并在《广东农业》发表。

全国东南玉米协作区玉米良种推广试验 1980年,全国东南玉米协作区考察会议确定阳山县参加1981年玉米良种协作试验,试验品种为杂交玉米丹玉6号。全县早造推广种植3.66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30%,虽遇恶劣天气仍获高产,平均亩产438.4公斤,比本地红麦平均亩产242.8公斤增长80.56%。青莲公社江佐大队禾石生产队进行双造试验,种植面积1.4亩,早造亩产529.1公斤,晚造亩产489.5公斤,两造合计亩产1018.6公斤。1981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全国东南玉米区科研协作会议在阳山召开,对此项试验通过技术鉴定,确认丹玉6号为推广的杂交玉米良种,获韶关地区科技成果奖。

高寒山区季连作杂交稻高产试验 1983年,县农业局在大崀公社琶迳大队进行双季连作杂交稻高产试验。双季连作面积526亩,早造品种汕优36,晚造品种汕优6,早造平均田产530.1公斤,最高亩产610公斤,晚造平均亩产432公斤,最高亩产517.9公斤,全年平均亩产962.7公斤,最高年亩产1127.4公斤。1984年6月获韶关市农业局技改四等一级奖。

红莲型(非野败型杂交水稻“青优早”中试 1983年12月,省科委在恩平县召开的“青优早”科研协作会议上,阳山县被列为“青优早”一级不育繁殖基地之一,参加承担“青优早”中试。1984年,新圩区农技站向县科委签订承包“青优早”制种合同,种植面积200亩,收获种子1.5万多公斤,纯度达97.7%。早、晚两造在新圩区的岩口、连陂、新圩3个乡,中造在杨梅区分别进行“青优早”中试。早造面积326.2亩,平均亩产577公斤;晚造面积47.7亩,平均亩产470.25公斤;中造面积1.2亩,亩产587.75公斤。全县中试面积375.1亩,总产20.44万公斤,平均亩产545公斤。1984年12月通过省科委“青优早”中试技术鉴定。

交水稻“三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1984年,县农业局在新圩区隔坑乡楼角村采用“定向栽培,不割叶,不剥苞,喷施920”的方法进行杂交水稻繁制种获高产。春繁面积3.4亩,平均亩产143.75公斤,最高亩产161公斤;秋制面积1050亩,获总产13.3万公斤,平均亩产126.7公斤,最高亩产213.9公斤。1985年6月,获韶关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玉米螟优势种鉴定、分布及性信息素应用研究 1977〜1984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阳山县农业局等38个单位应用形态差异比较,生理生化分析,生殖隔离试验和对性信息素反应四种手段的研究,首次明确亚洲玉米螟是中国玉米螟的优势种,欧洲玉米螺是近缘种。其分布范围:亚洲玉米鎮遍及全国,欧洲玉米鎮在亚洲玉米螟发生区混生,且以塞北为多。此项研究解决了中国长期以来的玉米螟分类难题,为玉米螺的综合防治及抗螟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促进玉米螟的防治研究起着重要作用。1985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7年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四等奖。

“南植188”木薯良种技术开发 1985年,县农科所、新圩农技站首先引种“南植188”木薯良种,经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韶关市科委等单位验收,平均亩产鲜薯1600〜1800公斤。1986年,在黎埠、水口、黄坌、新圩等区进行多点种植区域试验,通过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韶关市科委的技术鉴定,认为:“南植188”比其他品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为55.6%〜109.3%;丰产性能好,适宜本县推广种植,肥沃疏松沙质土更佳;未发现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强;组培试管苗取得成功,成活率达90%以上。1987年,黎埠区大陂村专业户黄金松进行“南植188”木薯单株高产栽培试验,其中一株高3.7米,枝叶覆盖面25平方米,产薯62.5公斤,创广东省单株木薯产量最高纪录,亦为国内所罕见,此株高产木薯在省科委举办的广东省星火计划产品交易会展出后,被中科院广州分院收藏。1987〜1989年,县科委实施省科委下达的《“南植188”木薯良种技术开发》星火计划,三年共繁育种苗58.89万公斤,为广东省10个山区县和广西等省(区)提供种苗27万公斤,阳山县推广种植面积1.2万亩,平均亩产鲜薯1161公斤,比县内传统木薯增产54%。1990年10月,省科委委托清远市科委组织验收并通过技术鉴定。

饲料玉米“阳单82”良种繁育技术开发 1982年,县农科所阮德润、黄章福等人以湖北省天池山农科所育成的“自交系77”作母本,以本县育成的“自交系47”作父本培育成“阳单82”杂交玉米,具有优质、高产、抗旱、耐涝、抗倒伏、生势好等优点。1983年和1984年的区试结果表明,分别比丹玉6号增产18.3%和19.09%。1987〜1989年,县农业局实施省科委“饲料玉米阳单82良种繁育技术开发”星火计划,三年繁制种面积1606.5亩,收获种子14.59万公斤,其中繁种114.5亩,收种子0.83万公斤,制种1492亩,收种子13.76万公斤,为广东省10个山区县供应种子2.35万公斤;全县推广种植面积1.68万亩,平均亩产290公斤,比县内常规玉米亩产增75〜100公斤。1989年7月,通过省科委技术鉴定,1990年获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清远市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1993年,继续扩大推广种植面积,一般亩产350公斤,高产的达500公斤以上,分别被清远市政府和县政府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县科技研究成果一等奖。

石灰岩山地推广种植任豆树任豆树 是广东省稀有树种,又是石灰岩山地的速生树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用途大的优点,县内水口、阳城、犁头等乡(镇)均有野生。1984年,成立县任豆树推广站,会同林业局、绿化委、科委在阳城、水口、七拱、东山、犁头、黄坌等乡(镇)试种取得成功,至1990年,全县推广种植8万亩,培育树苗3300亩1000多万株。1990年12月,县实施的“石灰岩山地推广种植任豆树”星火计划通过省级验收鉴定,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山区反季节优质蔬菜开发 阳山县地形复杂,高差大,气温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垂直温差明显,对发展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十分有利。1987年,县科委首先在江英乡大桥区、水口镇鱼水区分别引种台湾明珠蕃茄、西洋菜取得成功。1988年,县科委科技服务中心开始实施省科委“山区反季节优质蔬菜开发”星火计划,至1990年,在全县17个乡(镇)28个管理区推广种植明珠蕃茄、西洋菜、西元椒、秋荷豆、萝卜、青刀豆、毛豆、红尖椒、马铃薯、大肉姜等反季节蔬菜,累计种植面积6920亩,总产5621.44吨,出口蔬菜4684.54吨,出口产值476.38万元,反季节蔬菜生产带动包装编织业、运输业发展,总计社会经济效益651.17万元,为国家创汇100多万美元。总投资12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12。且还幅射连山、连县发展种植3440亩。1990年12月,省科委委托清远市科委验收通过技术鉴定。1991年,获省星火奖一等奖和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并在阳山县召开的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

粤北山区立体农业气候资源与反季节蔬菜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县气象局会同省农业气象中心、清远市山区气候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粤北山区立体农业气候资源与反季节蔬菜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效果,获清远市199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广杂交玉米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技术 县农业局何祥福、刘爱平、谭如明、丘岳、郭云祥等人,1989年开始推广杂交玉米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技术,比常规种植亩增产75〜100公斤,千粒重增12〜45克,穗行粒增2〜7粒,全县推广面积超万亩。1991年,推广面积较大的江英、阳城、青莲、小江、水口、黎埠等乡(镇)玉米产量较上年增幅在4.5〜32.4%之间,最高亩产达579.2公斤,获县1992〜1993年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

阳山县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 县国土局农业区域办公室李信隆、丘世树等人开展《阳山县1992〜2000年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研究》,此规划包括“概论”、“后备资源及其开发潜力”、“规划方案”、“主要开发治理措施”等内容,对阳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1992年,获省国土厅“农业区域开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县1992〜1993年科技研究成果二等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手机app  | 黑屋   | Archive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