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0|回复: 3

澜儒水古村与东山寨惨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1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岭背镇澜儒水古村,位于阳山县城以北十多公里的犁头墟东侧,通向广东第一峰的公路边。群山环绕之中,小河从村前潺潺流过;巨石围墙内,高耸的镬耳墙映入村口池塘上,亦古亦今的景色,惹得游人停车观赏,驻足拍照……
  古村的历史看起来非常悠久,不少老房子已剩下断壁残垣,现存的老房子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高高的雕花马头墙和镬耳墙,古朱色的门档雕有精致的花鸟图,嵌进镬耳墙里的古朴的浮雕,悠闲自在的老人坐在古巷尽头打量着城里来的客人……整个古村像一幅略显发黄的水墨画一样吸引着我们的视觉———

01.jpg
  ●澜儒水古村


  走进澜儒水古村,只见村后靠山盘踞如屏,护佑着村落居民;回头向西,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开阔田野。村前及左侧的围墙,用1米多长的千斤石条加青砖砌成。村大门的青石板,历经三百多年,无数村民的踩踏,留下几厘米深的凹痕。古村内,围绕着高大精美的三座镬耳屋,修建了72间青砖瓦房。屋与屋之间,纵横分布大小巷道13条。村中巷道、门坪,都铺上平整方正的青石板,最大者达1.9×0.7米,重逾千斤。从小就在澜儒水古村长大、现为镇干部的戴恒全对记者说,石条、石板取自于20里外的松木村山上,但如何采伐、搬运、修砌?不得而知。
  村中的老者告诉我们:清朝初年,戴维标从闽西来阳山谋生,二世祖文辉生四子。四子成家后,齐赴广州经商。同心协力,经营生意,积累大笔财富。雍正八年(1730),戴氏全家合力,建屋开村,命名“澜儒水”。后来,四、五世祖在青莲墟做生意,发了财,续建了镬耳屋等房屋。当时,山野险径,常有土匪抢掠。为将钱财安全运回家里,先将银两放在箩底,上盖稻谷杂货,请来四个乞丐做苦力,才将钱财挑回家里。村庄建成之后,内有房屋近百间,有宗祠、分祠,有书房、习武厅、议事厅等;村外绕以巨石修砌的围墙。整个村庄,浑然一体,固若金汤,庇护戴氏,裔孙繁盛。

  ●戴姓之源流


  戴姓,轩辕后裔。周成王封帝乙长子微子于宋,第十位国君申,仁政爱民,赐戴邑侯,封地谯国(今属安徽)。之后,子孙以“戴”为姓。宋熙宁五年(1072),江西浮梁县戴周迁福建长汀定居。元顺帝廿八年(1360),戴惟明徙永定县,开基抚溪乡水美坊。
  清顺治十八年(1661),永定县秀才戴维标(1632~1695),与方、雷、邝、麦、陆姓结拜兄弟六人,长途跋涉,来到粤北阳山县谋生,定居犁头乡。初时,戴维标挑担穿村过寨叫卖杂货,维持生计,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后来,得到土著、结拜兄弟欧姓人允许,搭茅屋住下来。维标公去世,乞求欧姓许可,在村后荆丛中挖坑及移灵柩。因天色已晚,只好次日下葬。清晨一看,蚊群含泥已将棺木堆成坟了。之后,乡民传说戴姓葬中了“犀牛形”宝地,保佑其子孙兴旺。
  戴姓系出纯客家的永定县,属客家姓氏,迁到粤北阳山县后,逐渐变成讲粤语白话的广府人。
  三百多年来,戴姓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这片贫穷偏僻的山区,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能够数得上的人物,有民国县志列传的秀才戴鸿恩。他在同治元年(1862),咸丰战乱结束,乡民创办“常岁义学”。戴鸿恩长期执掌义学,培养乡村人才。同时,兼理常岁乡局(村民自治机构),管理县北地区,辖今县内岭背、秤架、黄坌及连州西江、龙坪等乡镇。后来,其子孙相继掌管县北乡村。
  改革开放后,澜儒水村的经济文化逐渐提高。今戴姓600多人,有120多户新建了楼房,大专以上学历35人。今年,戴姓学子远锋以全县第二名考入中山大学。


  ●东山寨惨案


  澜儒水村南一里有座高约百米的小山,俗称东山寨。此山三面峭壁,只有一条路上山,历来是避乱的地方。晚清时期,陈金刚率众在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山寨惨案”。1963年,幸存者子孙李永芬《乡事杂记》记述惨案经过———咸丰年间,犁头墟外塘下村生活着丘、李、范三姓200多人。咸丰四年(1654),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后,各地绿林盗贼纷纷造反,打着太平军旗号,四处流窜,烧杀抢掠。六月,陈金刚在三水县率众造反,直上阳山。闺七月,陈金刚窜到犁头墟,引诱青壮男子入伙。安分守己的村民在埋藏粮食之后,拉家带口,四散逃难。几天后,陈金刚见无人入伙,又找不到粮草补给,恼羞成怒,认为村民勾结官府与他作对,决定扫荡犁头墟、塘下等村。这时,澜儒水戴姓依靠坚固的寨墙自守,其他村庄的千多人上东山寨避难。
  七月,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塘坪土匪“邓二尺七”等下山投靠陈金刚,聚集犁头墟、岭背塘,大肆抢掠,扬言要杀绝东山寨人。几天后,“邓二尺七”率匪进犯东山寨。村民在山上修砌石墙、关卡、营房等工事,屯集大批粮食水源,做好固守的准备。听说土匪要来进攻,村民在山下青龙寺丛林中设下埋伏,派年轻姑娘在阵前诱敌。众匪进入包围圈后,弓箭手万箭齐发,匪徒纷纷中箭倒地。接着,村民挥舞刀枪、棍棒冲出丛林,向匪徒杀去。匪贼溃不成军,狼狈逃跑了。
  八月,清远张琼、林政等攻陷阳山县城,屠杀400多人。同月,清远温佑、孟九攻占连州城、三江城(今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城),杀人数千。
  咸丰五年(1655)九月的郴州战役,陈金刚损失十几万人,带领残兵败将几千人退守湘粤交界的阳山县犁头、岭背、秤架、黄坌山区。企图重振势力的陈金刚为招兵买马、筹集粮草伤透了脑筋,熟悉地方的“邓二尺七”仍对东山寨失败耿耿于怀,劝说陈金刚采用挑拨乡民内斗的奸计,威胁岭背塘、水口等村人,如果不帮助攻打东山寨,先杀绝岭背塘等村人。
  十二月,陈金刚率匪裹胁乡民,二打东山寨。此时,早有人密报山寨。东山寨把几百青壮年分成三路,伏击敌人。一路在宝珠殿至大拱桥,当敌人经过桥上时,出其不意,正面杀出。众匪拥挤在狭窄的桥面,无法展开战斗。在村民猛冲猛杀之下,众匪不能进,只能退。一路在黄坳墩设伏,从侧面拦腰截击敌人,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只好节节败退。一路在鸡笼迳设伏,在二路敌人溃败之时,从后面杀来......三路夹击之下,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残敌从三板桥经莲塘,逃回岭背塘。
  这时,东山寨人以为敌人不堪一击,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连日摆酒,庆贺胜利。乐极生悲,不慎失火,粮食烧光,水源耗尽。
  陈金刚闻讯,杀了个回马枪,率匪包围东山寨。又派人严守山下的石泉、盐散塘,又在牛迳塘、石泉圳下毒,截断山寨的水源。初时,村民利用山上有利地形,多次打败众匪的强攻。水源断绝后,村民采树叶取汁,饮人尿解渴。陈金刚见强攻不行,威胁乡民向山上喊话,“顽抗死路一条,若下山入伙,则老少妇女可以回家”。
  这时,山上有人提出活命要紧,不如派人下山谈判,万一谈判不成,只不过让青壮年入伙为匪,也能挽救山寨上千名老幼妇孺的性命。最后,派出120名手无寸铁的青壮年下山谈判。不料,这些人下山到了宝星殿,便被众匪俘虏,押往岭背码头,全部被杀害!接着,陈金刚派人到山下呼喊,“谈判成功了,快下山回家吧”。山上村民信以为真,走下半山,山下持刀拿枪的匪贼蜂涌而上,杀气腾腾。大呼上当,与匪贼展开殊死搏斗。饥渴多日的老弱病残、妇女孩子,哪里是疯狂的匪贼的对手!寒风乌云下,血雨腥风后,1000多名老人妇幼全部被屠杀!这一天,是咸丰六年(1857)春节正月初一。县志记载,“咸丰六年丙辰春正月,陈金刚劫犁头,杀戮甚众”。
  当时,阳山知县郑锡琦听到东山寨被围困后,率领乡勇前来解围,无奈兵力不足,死伤数十人,只好向上求援。陈金刚屠杀东山寨后,向连州星子逃窜。事后,郑知县下令购买千多块草蓆,埋葬了死难者。
  唯一的生还者是12岁的丘蒙兰。屠寨时,躲进石隙。次日,饥寒昏迷中发出呻吟,又被搜掠财物的匪徒用标枪刺伤肩膀,止声装死,才捡回性命。夜晚,丘蒙兰见外面无动静,爬出来,摸黑下山,到盐散塘找水喝。在白头墩路上,晕倒在地。次日,被人救醒。几天后,到公塘村拜见郑知县,得到1000吊钱救济。后来,丘蒙兰娶妻生子,后代出了三个秀才。
  此外,塘下村李、范两姓分别有5人、4人到外村亲戚家避难,逃过劫难。澜儒水戴姓据村固守,没有人员损失,有几个上了东山寨的,则惨遭杀害。
       1960年代,塘下村才从剩下10人繁衍200多人。
       民国《阳山县志》记载:“殉难庙,在犁头东山寨脚,清光绪已亥年(1899)范正俗等创建”。据此,更进一步证实“东山寨惨案”确实存在。
使用者将阳山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进行转载时,必须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阳山网"及原文链接。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阳山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
发表于 2014-7-10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顶,楼主的头像还是不错滴
使用者将阳山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进行转载时,必须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阳山网"及原文链接。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阳山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app  | 黑屋   | Archiver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