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阳山网 首页 人文历史 阳山文史 查看内容

阳山23年脱贫20万人

    2015-7-9 09:09

    阳山网

    查看: 4996| 评论: 0 |原作者: 黄津 唐志荣 李美全 |来自: 《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15-7-9 09:09 | 发布者:阳山网  | 查看: 4996| 评论: 0 |原作者: 黄津 唐志荣 李美全 |来自: 《红色记忆》

摘要 : 从年收入不足千元到4万多元,阳山县东山乡(今杜步镇东山村委会)村民陈志强深深感慨党的政策关怀。曾被称为“广东四大金刚”(意指最贫困之地)的阳山县东山乡,如今身家数十万的村民为数不少,千万富翁也已出现。这是阳山 ...

    从年收入不足千元到4万多元,阳山县东山乡(今杜步镇东山村委会)村民陈志强深深感慨党的政策关怀。曾被称为“广东四大金刚”(意指最贫困之地)的阳山县东山乡,如今身家数十万的村民为数不少,千万富翁也已出现。

这是阳山县20多年来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自1986年成立扶贫办以来,阳山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3年来共帮助34000户20万人脱贫。昔日的“天下穷处”阳山,如今已蜕变成为发展热土,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发生了喜人巨变。


惊心 “金木水火土”皆缺

  先说在阳山东山乡流传的一个故事——一农民上山种地,在数自己土地块数时竟然发现少了一块,到处找也找不到,直到太阳落山,他拿起掉在地上的帽子时才发现“失踪”的那块地原来被帽子遮住了。故事有点夸张,却真实反映了东山乡田地稀缺的情况,一块地只有方寸大小。

 “20世纪80年代,东山乡有6000多人,但水田仅有100多亩。”阳山县扶贫办人员郭流介绍,地处石灰岩地区的阳山是全省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古时曾因大文豪韩愈称为“天下之穷处”而被世人认知,而东山乡又是阳山县最贫穷之地,“金木水火土”皆缺:“缺金,是没钱;缺木,是没树;缺水,没水源;缺火,烧饭也找不到柴草;缺土,就是没水田。”

 45岁的东山乡小门村村民陈房栋回忆,当时他一家6口人却一分水田都没有,想种水稻都没法种。“一个月只有一顿饭吃,过年才能吃顿肉,其余都是喝麦羹(即玉米糊)、吃番薯和芋头充饥。”当时年轻的陈房栋熬不住没有“油水”的伙食,就时不时与伙伴们上山抓老鼠,算是“难得的加菜”。

 而水资源的短缺,让东山乡人更是惜水如油。52岁的村民陈志强介绍,东山乡人是这样循环用水的:先洗菜煮饭,再刷牙洗脸、洗澡,最后用来洗衣服、喂猪。

 至于收入,无非是种些玉米等农作物卖。“一年家庭收入不足千元。”陈志强回忆说,整个村只有两台黑白电视,精神生活非常贫瘠。

 为解决石灰岩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阳山县贫困地区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阳山县扶贫办前身)于1986年12月13日成立,系统的扶贫工作拉开了序幕。


扶贫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

 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发展种养、移民迁出、引入资金……阳山县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相关的扶贫开发实施方案,组织镇村干部重新摸清核查贫困户底子,做好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创新思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路子,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结合贫困乡镇、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阳山实施“扶贫造血”,全县共投入3786.83万元入股水电站,股份分红2404.55万元全部兑现给贫困镇(村),确保贫困镇(村)后续发展有了资金保障。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开发式扶贫。近年来,阳山县成功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粤禽阳山鸡公司、天农食品公司落户,带动贫困户脱贫。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养殖资金问题,近年来该县扶贫办推广“帮大户带贫困户”扶贫新模式,对积累一定技术却缺乏资金的大户,扶贫办提供部分短期帮扶资金,并要求他们“捆绑”扶持2、3户贫困户一起发展。共借出帮扶资金256.4万元,帮扶了460户贫困养殖户,使生猪养殖规模由9700头发展到33万头,养殖户增收1719万元,让贫困户得到实惠。

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治水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县投入“大禹杯”竞赛项目和中央财政资金项目资金747.62万元,受益贫困村21个,受益总人口24800人,受益农户年均增收908.6元。按照“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思路,着力抓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2004至2007年共安排贫困户危房的改造任务1445户,建筑面积116761平方米。

实施下山移民,近几年阳山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部分石灰岩山区人民迁移到县外,部分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的迁移到县城,一部分迁移到墟镇,不能离乡的迁移到村。从而使一大批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没有发展前途的群众迁移下山,走上了异地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1993年至2006年共移民12393户59241人。

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加强农村劳力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乡大市场,最近几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1979人。

佛山市(南海区)自1999年由省安排对口帮扶阳山县以来,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和资金投入,至2008年帮扶资金达9968.84万元。


成效 23年脱贫20万人

20世纪90年代初,东山乡的村民陈志强在镇里参加了烹调技术班学习,又顺利考取了厨师证,在广州找到了工作,1999年花5万多元在家建起了两层高的水泥楼房。

在他的家里,有了25寸彩电、DVD、功放、消毒柜、电饭煲等电器,“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舒坦多了。”陈志强说,现在一家人年收入有4万多元,是20年前的40倍。

对比陈志强的舒坦生活,同村的陈房栋如今是乡里的“风云人物”,昔日“一个月吃一顿饭”的窘迫生活早成为历史。1991年,陈房栋从贫困的东山乡迁移到了清远,有了田地,吃上了米饭。2001年,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他重回东山乡,在镇政府和扶贫办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办起了猪场。“那时不懂养猪,多亏了镇里的免费培训班。”在培训班学到一手过硬的养殖技术后,陈房栋的猪场越办越大,如今他的猪场年出栏量达到1800头猪,又种植了20亩沙糖桔,年收入达50万元。

阳山县扶贫办人员郭流介绍,经过多年来的扶持发展种养业,县里出现了很多种养大户,他们又带动了不少贫困户脱贫。如富裕后的陈房栋响应政府“帮大户带贫困户”的政策,请了村里5名贫困户到农场和果场帮忙,月薪1000元,为他们实现了脱贫。

20多年过去,昔日的东山乡已成为当地名头不小的村庄。“以前是因为穷而出名,现在是因为富而被关注。”杜步镇党委委员张芬恒介绍,迁移后的东山乡有3000多人,目前有1000多人外出打工,近百人出来做生意,60%的村民建起了新楼房,去年人年均收入4663元,身家数十万元的村民为数不少,千万富翁也已出现。

据该县扶贫办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今阳山共帮助34000户20万人脱贫。


展望 未来5年再帮13192户脱贫

昔日的“天下穷处”阳山,如今已蜕变成为发展热土,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发生了喜人巨变。但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阳山县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3192户共29826人。

阳山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湛滨告诉记者,阳山的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扶贫工作仍是阳山当前的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将全面落实省委书记汪洋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精神,不断解放思想,结合阳山实际,勇于探索,奋力开拓,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与机制,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

首先,阳山县去年底按照正处级干部帮扶5户,副处级干部帮扶4户,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科员帮扶1户的要求,共安排了1838名公务员与贫困户结对扶贫,包干负责帮扶贫困户脱贫。

其次,总结以往“千干扶千户”的经验及教训,不断创新思路,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在各乡镇进行对贫困户帮扶试点,主要通过“互助资金+干部+贫困户”、“帮大户带穷户”、“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集约式扶贫基地”等模式,计划用5年时间帮扶1319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津 唐志荣 李美全 陈志伟 特别鸣谢:阳山县扶贫办、档案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手机app  | 黑屋   | Archiver

返回顶部